跨越80多公里,從廣州海珠的中大紡織商圈,搬遷到清遠清城區的廣清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園,廣州勝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大輝只用了10多天即作出決定。告別了狹窄擁擠的城中村,時尚寬敞的新園區給了他莫大的信心和期待:“以前的廠房只能放4臺印染設備,現在增加到30臺。”
困擾當然也不少,從園區到廣州的物流專線尚未開通,紡織服裝產業上下游配套以及園區教育、生活配套也需時間積淀……“有很多意料之外的問題需要解決。”海珠一家服裝公司的董事長王鐘(化名)正在搬遷中,也頗為焦慮。但他經過長達半年的考察后同樣決定搬遷。
對于很多從中大紡織商圈起步的制衣廠老板來說,他們感念中大紡織商圈的“好”——歷經數十年發展,“上午采購、下午生產、隔天出貨”的現貨供應效率無可比擬;他們也深刻感受到發展的“難”——老城發展空間、消防條件、歷史文化等因素導致發展受限。廣東省和廣州、清遠兩市都已推出相關政策,推進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并鼓勵一批紡織加工制造業企業率先實現轉移。
圖片轉自網絡
“清遠的租金等成本預計低10%以上”
清遠清城區石角鎮,廣清中大時尚科技城,已經豎起碩大的裸眼3D大屏,假山、水池也錯落有致。穿過熱鬧的招聘人群進入數智中心,可以看到燈光四射的T臺和靚麗的走秀模特。數碼印花產業園內,一個個廠房寬敞明亮,數十臺數碼印花機轟轟運轉。
年前從廣州搬到清遠,徐大輝的夢想就像刷了新漆的廠房,曠亮無比。“今年生意明顯好轉,國內外訂單都很多。”他“久違”地過上了加班的日子。
今年1月,徐大輝先后兩次到廣清中大時尚科技城考察。招商中心的沙盤上插著不少“已招商”標簽。根據計劃,這里將作為廣清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園的核心區,打造以紡織服裝產業為主導,大美妝、皮具箱包、珠寶飾品、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數字時尚產業為重要組成部分的產業集群,建成后可承接企業近5000家。許多大型服裝廠已進駐開工,上千臺縫紉機陸續被搬進園區。
“接訂單在海珠更容易,搬遷有風險。”但只用了10多天時間,徐大輝就作出了搬遷的決定。
在印染行業打拼10多年來,徐大輝先在廣州番禺開了數碼印花設備制造廠,4年前又在廣州海珠的康樂村做展示工廠。在這個廣州小型制衣廠最為集聚的地方,他在巷道幽深狹窄的城中村迎來了業務量的快速增長。握手樓間不足一米寬的巷子里,總是人頭熙攘,綁著一捆捆布匹的電動車穿行其中。低矮的建筑里藏著各種壓折、繡花、成衣工廠,機器不停歇地低鳴。
然而,徐大輝在康樂村的廠房只能放下4臺機器,附近大廠子很難找,而且貴。他的機器銷售到全球各地,訂單制的模式受搬遷影響小。清遠的廠房更大,新進駐的服裝廠也有大量印花需求,可以拓展更高端的客戶。
被這里吸引的還有王鐘。20多年前,他從江西老家來到廣州打工,在西湖路夜市擺攤,后來跟著大伙去中大布匹市場進布料做服裝,在康鷺片區租板房做小型制衣廠,見證了中大紡織商圈的沉沉浮浮。
“那里產業鏈非常完備,但空間太小。”10年前,王鐘將廠房搬到海珠南洲街道景業工業區。近年來疫情沖擊紡織服裝生意。半年前,王鐘到清遠考察制衣環境數十次,去年底又多次考察廣清中大時尚科技城,終于決定搬過去。
“清遠的租金成本、水電費、生活配套成本,預計比廣州低10%以上。園區建設也很規范標準,我們的廠房可以擴大到2000平米。”王鐘希望,借搬遷的契機轉型升級,把生意做得更大。
一個小廠背后是數十個家庭
“設備還沒調試好,員工也沒到位,怎么辦?”近日的一個晚上,海珠南洲街道景業工業區內,幾個廠房仍燈火通明。王鐘和員工忙著打包裁床、平縫機等制衣設備,透明膠帶的撕拉聲此起彼伏。80多公里外,清遠的園區運營方時不時打來電話,王鐘有些焦灼。
產業有序轉移前景可期,但搬遷“重啟”也要承擔巨大風險。一個完備的制衣廠需要縫前、縫中、縫后等環節的數十種制衣設備,搬遷工程量巨大。原本,他計劃優先把生產線搬過去,開發設計業務暫時留在廣州,等清遠的廠房運營正常后,再全部搬過去。
去年底開始,王鐘工廠的一批設備已陸續搬到清遠。但年前受疫情影響,員工都提前回家了,直到現在仍未搬完。“眼下又是開工旺季,產線沒法開工,一批訂單只能延誤交付。”王鐘聳聳肩說。
更讓他焦慮的是,已經陸續有員工提出辭職。“一個小廠的搬遷背后,是二三十位員工,更是二三十個家庭。”王鐘說,除了產業配套,還有教育、生活等配套設施也要跟上。
已經搬過去的徐大輝也遇到不少問題。最受影響的是物流,園區到廣州的物流專線還沒開通。
針對搬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廣清兩市正陸續出臺政策,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去年12月,廣州海珠區和清遠市有關部門簽訂《產業梯度有序轉移合作框架協議書》,共創國家級創新中心、檢測中心、共享車間等,為高效承接紡織服裝生產加工企業做好配套服務。
海珠區也將出臺政策,鼓勵一批紡織加工制造業企業率先實現轉移,同時加快中大紡織商圈周邊城中村改造速度,會同清遠市打通上下游,梳理完善交易、物流、倉儲等產業鏈各個環節,并通過多種措施幫助企業做大做強。
近日發布的“清遠紡織服裝產業八條”,設置了支持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獎勵、支持企業搬遷免租補貼、企業經濟貢獻獎勵、支持企業招工穩崗補貼等,最高獎勵5000萬元。清遠還針對中大紡織圈企業提供企業落戶、融資、置業、子女讀書等全方位扶持。
搬遷困難重重,但解決問題的舉措也在一項項落地。2月7日,蓮塘市場至廣清中大時尚科技城K219短線公交車首班車發車,便利工人上下班。“我們為企業代招制衣工人,新招的3000多名工人正在崗前培訓,近期還將再招5000人。”忠華集團有限公司(廣清中大時尚科技城)總經理羅海東表示。
“園區招工效果很好很給力,近期還在積極推進清遠到廣州的物流專線。”連日來,廣清兩地和產業園推動問題解決的速度,讓王鐘感到欣慰,他表示:“這兩天我們忙著調整設備,想盡快開工。”
“2個月不到,廣清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園已接待全國3500多家企業,其中460多家企業已經落地。”忠華集團董事局主席胡忠華介紹。
去年12月以來,廣東省市合力推進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并鼓勵一批紡織加工制造業企業率先實現轉移,打造“廣州總部+清遠基地”“廣州研發+清遠制造”“廣州孵化+清遠產業化”模式,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
■解局
歷經三四十年形成的市場體系和產業鏈如何轉移?
政府、企業、商會要合力有序引導
廣東財經大學大灣區雙循環發展研究院(商貿流通研究院)教授王先慶,20多年來持續關注中大紡織商圈發展。前往廣清中大時尚科技城考察后,他表示:“廣州紡織服裝業缺少超大型的園區,一個標準規范化的產業園,對于技術、產業、市場進步都非常有利。”
“廣州的紡織服裝市場體系和產業鏈歷經三四十年才形成,根深蒂固。搬遷牽涉的問題肯定很多,比如某些環節不具備,某些生產要素缺失等。”王先慶認為,產業轉移本身就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盡力去做,還要不斷地試驗。
“搬遷注定是困難重重,焦慮的時候甚至有點后悔。但不改變的話,這里的發展狀態已經到極限了。”王鐘說。
“廣東早期抓住國際產業梯度轉移契機,形成完備工業體系。但產業擴散鏈條的無序化,使得產業過于分散,園區化程度低,導致廣東紡織服裝產業大而不強。”王先慶認為,如今,政府、企業、商會等各方力量,要有序地把客流、商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引導到一個地方發展。
但產業轉移無法一蹴而就,產業鏈需要時間培育,這不僅要靠政府、園區運營方等多方合力,更要培育新的產業生態,推動市場形成集聚效應。
在業界看來,廣清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有望為廣東實踐“制造業當家”和“縣域振興”作出有益嘗試。目前,廣東正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更好承接國內外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產業有序轉移。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魏后凱看來,把產業引到粵東西北去,要給予相應的資金、土地等政策支持。在珠三角的中心區域,要提高部分產業準入門檻,推動企業轉移。
來源丨 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