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色油墨調配是指把基色油墨或多種專色油墨調和在一起,并加入一定的輔助成分,使之適應印刷品顏色需要和印刷過程適性需要的全部過程。相信很多同行都遇到過自制專色油墨或購買成品專色油墨在上機之后顏色有偏差的情況。因此,如何快速、精準調制專色油墨,是專色印刷重要而有意義的課題。膠印專色精準調墨技術——GCST調墨技術在建峰印業的實際生產中得到了高效驗證。
密度對專色的影響
在自制專色油墨或訂購專色油墨時,我們通常需要向油墨生產廠商提供客戶顏色樣或潘通色號,以及大貨的承印物(紙張)。然而即使按此要求進行了專色油墨自制或訂購,印刷上機后仍會發現有較大的顏色差異。我們就此展開了課題討論,明明專色預調或訂購專色油墨時,色差都是符合標準要求的,為什么上機實際印刷時卻有如此大的不確定性呢?經過多次實驗,我們發現了一個被忽視的重要因素——密度,可以說密度是專色油墨調配到上機印刷過程的一個奧秘所在,因此在多個實驗之后我們解讀了這個顏色密碼,并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技術流程,從而解決了專色油墨實際印刷時的色差不確定性問題。
目標色的確定
使用工具:InkFormulation、愛色麗色度儀、潘通色色譜(C卡和U卡)。
操作步驟:將愛色麗色度儀連接計算機,對目標色進行掃描,將數據導入InkFormulation中,得到目標色配方,并從中選出同色異譜最小的配方,或是對比潘通色卡找到目視顏色最近的色號。
展色實驗
使用工具:展色儀、愛色麗色度儀、潘通色色譜(C卡和U卡)。
操作步驟:溫度20℃、濕度50%的環境下,當印刷機顏色穩定時,20張中抽取一張樣張,測量并記錄印刷密度和Lab值,作為后續對比使用。然后從正在使用的墨斗內提取少量油墨,作為展色儀展色時的原墨,使用相同的紙張在展色儀上進行不同密度展色,通過對展色樣張不同密度和色度的測量,記錄數據進行比對,如表1所示。
通過對比表1實驗數據,可以發現:相同環境下、相同油墨、相同紙張,密度不同,色值不同;密度增加,L(明度)值下降;是否添加潤版液會影響顏色色值。
所謂添加潤版液展色,就是在調制專色油墨時,模擬印刷機實際印刷狀態,在濕機狀態下進行展色,這是基于有水膠印中,油包水型的油墨乳化原理。
在調制專色油墨時,相同樣本,添加10%的潤版液,充分攪拌確保混合均勻,確保形成“油包水型”乳化油墨,再將樣本進行展色對比。
從表1數據可以看出,加入潤版液后,同量的油墨,展出來的顏色密度會下降,同時色彩Lab值也會相應變化。對比兩個樣本,加入潤版液后密度相近的顏色變得更接近。因此密度是確保顏色接近的重要指標。
對于普通膠印,可以嘗試采取添加潤版液的方法進行專色油墨調制,可以得到更為精準的顏色,印刷時的密度越接近展色密度,兩者色差就越小,完全可以控制在1以內
膠印專色精準油墨技術具體流程
專色油墨自制的流程(圖1)和細節如下:
圖1 專色油墨自制流程
(1)取大貨使用紙張,用于展色;
(2)G:測量目標顏色的密度及Lab值,注意測量點的固定;
(3)將目標色輸入InkFormulation,制定同色異譜最小的配方;
(4)C:手工初調專色;
(5)S:在展色儀上以不同密度展色;
(6)選取展色密度與目標接近的色條,測量色差(注意干褪現象,密度可略高于目標0.02);
(7)T:反復執行步驟4~6,直至展色樣與目標的色差小于1,并記錄展色樣的密度和Lab值(保濕狀態下);
(8)上機印刷,使印樣的密度與展色樣的濕密度接近,測量印樣與目標色差;
(9)固定印樣密度,酌情微調油墨配方,使印樣與客樣色差達標。以上是印刷企業快速精準自制專色油墨的流程步驟和相關細節。
不少淺色油墨需要加入沖淡劑調墨,在此總結一下沖淡劑用量的精準計算方法(沖淡劑種類有白油、維力油、撤淡劑、白油墨等)。
實例1:色譜上的淺粉色(白50%,紅30%),假設所需沖淡劑用量為X,則淺綠=白50%+紅30%+X
X=(100%-50%)+(100%-30%)=50%+70%=120%。
實際比例為:白墨∶紅墨∶沖淡劑=5∶3∶12,即調配該色油墨時需12份沖淡劑。
實例2:色譜上的淺棕色(黃30%、品紅20%、青20%),假設所需沖淡劑用量為X,淺棕=黃30%+品紅20%+青20%+X=(100%-30%)+(100%-20%)+(100%-20%)=70%+80%+80%=230%。
實際比例為:黃墨∶品紅墨∶青墨∶沖淡劑=3∶2∶2∶23,即調配該淺棕色油墨時需23份沖淡劑。
以上是筆者生產中總結的經驗和方法,如有不對之處請行業專家批評指正。
來源丨印刷技術雜志
作者丨大連建峰印業有限公司 林 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