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高密市夏莊鎮被稱作“春聯村”,在這個占地僅300畝的村莊里,幾乎家家戶戶生產紅紙、福字、春聯、年畫。每年,這里生產的春聯產品超過了8000噸,占據全國市場近60%的份額。
你可別小看這小小的春聯,雖然單價不高,個頭不大,但它沒有風險,本錢小、利潤高。大多數的批發價可以控在5元內,送去市場上零售價卻可以翻3至5倍。而且萬一頭一年賣不完,第二年還可以接著賣,是個利潤相當可觀的小生意。
一臺機器,幾名工人,家庭作坊式的生產模式,就可以批量生產出精美的“福”字和對聯。一年用紙四五十噸,一天能生產約2000張,拋開成本和人工費,一年能賺七八萬元。
春聯“提質升級” 趕新潮
早在20世紀80年代,張和莊就有人經營年畫和春聯,但那時候只是從新華書店批發一些中堂畫,再靠擺地攤或騎著自行車售賣。
“后來,村里人意識到批發和代加工都不如自己生產銷售的利潤高,便引進了印刷機印制中堂畫,逐漸開始以生產年畫和春聯為業。”魯西新區佃戶屯街道辦事處張和莊社區支部書記張景憲回憶道。
隨著四十多年的發展,張和莊的春聯遠銷河北、江蘇、安徽、義烏等地,在全國的春聯生產市場上都占有重要席位。
近年來,隨著市民對生活品質追求的不斷提升,春聯材質幾經更迭,而張和莊,也緊跟春聯市場流行趨勢,針對春聯的材料、內容、形式和包裝,每年都會推陳出新,追趕時代發展的步伐。
從普通的大紅紙到高檔的植絨布,從印刷體到書法體,從單一筆墨到燙金彩金,從手工印刷到自動化流水線…… 不斷滿足大眾的審美和市場需求。
大紅春聯產銷兩旺
走進張和莊久福制品廠的生產車間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張印有“福”字樣的春聯,被井然有序地掛在架子上等待晾干,大紅色的植絨布襯著又金又亮的字,目光所及皆是一片喜慶。工人們正忙著為春聯刷漆上色,機械來回“舞動”,一派紅紅火火的生產景象。
采訪間隙,久福制品廠負責人李杰的手機鈴聲幾番響起,有些不好意思。“目前是生產高峰期,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候,所有的生產線都在同步運行,生產線上的工人采取兩班倒模式。”李杰告訴記者,前幾天剛接到一個來自南通客戶的80萬元的訂單,最近一直在加班加點趕訂單。他一刻也不敢停下,趕緊把包裝好的春聯裝了車,準備送往當地各個農貿市場。
與傳統春聯不同,李杰所制作的是磁吸植絨布春聯,不用膠水就可以輕松吸附,深受大眾青睞。“從事年畫春聯加工十多年,轉型加工磁吸植絨布春聯已有四年,每年一般從二月初開始生產,直到春節不間斷,一年能出近1000萬元的訂單。”
火紅的春聯帶來“紅火”的日子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春聯是“季節限定”,但在張和莊,春聯已經發展成為全年生產的特色產業,為當地村民們鋪就了一條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帶動張和莊社區及周邊150余人就業,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拿到一份可觀的收入。激發了鄉村振興大效能,讓居民生活更加紅火富足。
為了讓村民夠穩定且長期的工作,工廠還提供了彈性工作時間,真正做到讓村民顧家增收兩不誤。“平常工作時間在8個小時左右,一天下來可以掙個百十塊錢,一個月能掙個四五千元左右,既能照顧家里,又能增加收入,日子是越過越紅火。”當地村民常春玲一邊手中晾春聯一邊高興地說。
如今,張和莊除了春聯,還有中國結、燈籠、窗花等裝飾品,承載著滿滿的祝福和愿景,走進了千家萬戶。下一步,張和莊將在保持傳統制作技藝的同時,創新春聯產業發展模式,提升文化影響力、吸引力,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來源丨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 郭孝敬